您的位置:966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家庭乱伦合集章节目录 > 第593章

第593章(2/2)

家庭乱伦合集作者:独来读网 2019-01-04 15:29
到哪。我们始终跟着主人走。”

    倩如和春晓对大奇说道:“主人,我们难得出来玩,干脆大家就一起去南京吧。”

    玉楼、素琴和萍佳她们对大奇微微一笑,他明白她们也是赞成去的。最后大奇说道:“好吧,我们明天就去南京。这是我们此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游完南京,我们就回榕州,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每个人吻别大奇回房睡觉去了。大奇留在了仙子的房间里过夜。

    他打电话给旅行社的于小姐说他们还要再玩一个城市。

    于小姐当然是开心而爽朗的答应了,她很开心又可以为旅行社增加一笔生意。她连夜替大奇他们联系了去南京的豪华客车。大奇非常开心地搂着美丽祺雯和风骚岳母入睡,自然是三人一起裸睡到天亮了。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后,大奇他们就乘坐豪华旅游客车由杭州出发开往南京。一到南京,于小姐就和当地的导游一起领着大奇一家子游览起这座悲情城市来。早在来南京的路上,于小姐就问大奇:“童先生你们要玩南京哪些地方?我知道您有自己的看法,肯定不会要我们旅行社为您推荐的路线。”

    由于大奇和祺雯已经商量好了,于是,仙子便代替大奇说道:“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公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总统府和秦淮河。”

    于小姐点点头微笑道:“好的,我们会替你们安排好的。”

    大奇一家子花了船好几天的时间才将南京的这几个景点走完。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牌坊这类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是用来歌功颂德的。“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明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北部的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着名于世。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政府的相关文化部门和各界人士正在努力使其成为世界遗产成员。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

    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现存遗址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下马坊、神烈山碑:下马坊,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面阔4。94米、高7。85米,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神烈山碑,在下马坊东边36米处,是明嘉靖十年(1531)立,正面阴文双钩浅刻“神烈山”3字,原有碑亭,现已不存在,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