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966中文网 > 都市小说 > 只有我知道的江湖章节目录 > 第218章 三乘佛法

第218章 三乘佛法

只有我知道的江湖作者:大器晚成 2019-02-03 01:19
    ≈raquo;网游≈raquo;≈raquo;第218章三乘佛法第218章三乘佛法文/大器晚成本章字数:2567:

    慈航普渡,普渡慈航。&57;&50;&75;&115;

    慈航静斋修的,乃是大乘佛法。

    在梵语中,乘即是车乘之意,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渡众生的工具,亦即运载众生,渡越生死,而到涅槃彼岸的法门。

    佛教中有三乘佛法,即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声闻乘,闻佛言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苦、集、灭、道”四谛为乘,其果位可至阿罗汉果。

    缘觉乘,又作辟支佛乘、独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其果位为辟支佛果。

    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法华经》中说:“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是名声闻乘。”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得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

    以“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及“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跟“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来对比区分小乘大乘。

    前二乘唯自利,无利他,故总称小乘,菩萨乘自利利他具足,故为大乘。

    《大智度论》中亦说:“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此解脱味有二种:一者但自为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是故有大小乘差别。”

    佛法之中,无论大乘小乘都有同一的目标,即是解脱。

    但两者的做法不同,小乘是自利,只为自身,大乘则是利人,兼为一切众生。

    自利是把自身与世间分割开来,这便是舍离。

    利人则是把自身与世间结合在一起,视利人即是自利,这便是不舍。

    对比起来,小乘的舍离世间的精神或态度,与大乘的不舍世间的精神或态度,非常明显。

    但总的来说,佛门之中,大乘小乘之间并没有褒贬之分,都是求解脱的法门,所不同的只是程度深浅而已。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历长远,乃可登佛境矣。”

    这说的是,若要修持佛法,最好是根据自身根性来选择修行。

    譬如释迦牟尼和达摩之流,若是只修小乘佛法,那实在是太过浪费!

    而我们普通人若是修大乘法,却又是有些不自量力!

    身为轮回者的陈妙音,要修大乘佛法的话,只怕并不容易!

    别的不说,单是在任务位面中逗留时间不长这一点就是硬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