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966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足球大亨章节目录 > 足球大亨第46部分阅读

足球大亨第46部分阅读(2/2)

足球大亨作者:作者不祥 2019-08-02 12:26
人资产首富,阿尔布莱希特家族还是德国首富家族,拥有宝马汽车51%股份的科万特家族还排在他们之后,拜耳制药、奔驰公司无论是个人排名还是家族排名,都在他们的后面……

    个人财富榜上,两位90高龄的耄耋老人身后,德国富豪榜第五名科万特家族的约翰娜也是88岁,德国富豪榜排名第九的奥古斯托冯芬克是长寿富豪中年轻的,也已经81岁。

    前十大富豪中80岁以上的占了4位,这应该是“德国长寿富翁排行榜”才对!

    他们这四个富豪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二战之后的“德国奇迹”中起步的,“德国奇迹”与亚洲的“日本奇迹”相似之处在于,那都是冷战围堵苏联的需要,在东西两头把德国和日本当做桥头堡而进行经济建设,是这个大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这几个德国老者的名字,陈灼一个也不熟悉,但是讲到他们所拥有的产业,陈灼却是并不陌生。

    81岁的奥古斯托冯芬克旗下的产业是安联保险和在瑞士开设的默克私人银行,身价折合美元大约78亿。

    88岁的约翰娜的科万特家族,拥有宝马集团51%的股份,其中约翰娜。科万特和她的儿子斯特芬。科万特、女儿苏珊。科拉滕三个人就拥有%,约翰娜以%的股份排名德国富豪榜第五,儿子斯特芬。科万特与%的股份排名德国富豪榜第四,女儿苏珊。科拉滕虽然只拥有宝马集团%的股份,但是由于苏珊。科拉滕继承了老公的阿尔塔纳化工集团,因此在总资产上超过了弟弟和母亲,排名在德国富豪榜的第三位。

    科万特家族的约翰娜。科万特和她的儿子斯特芬。科万特、女儿苏珊。科拉滕三个人,合计总资产大约是390亿美金,如果不算苏珊。科拉滕连同阿尔塔纳化工集团的170亿美金,那么约翰娜。科万特和她的儿子斯特芬。科万特的资产合计,还不如排名第二的卡尔。阿尔布莱希特个人资产多,卡尔。阿尔布莱希特的个人资产是254亿美金。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共同创建的企业,是一家叫做“阿尔迪”的超市,德文是“aldi”,“al”是两兄弟的姓氏前面两个字母,“di”是“折扣店”、“便利店”甚至是“士多店”的意思,总而言之,是一家卖便宜货的商店,德国人对阿尔迪的统称就是“穷人店”。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都是参加过二战的,哥哥1920年出生参加的是德国国防军,弟弟1922年出生参加的是德国空军地勤,后来两人都被美军俘虏,战后他们两个返回家乡埃森市,帮助母亲打理“阿尔家的士多店”,在两兄弟的辛勤操持下,1962年,两兄弟在多特蒙德以“阿尔家的士多店”为名字,开办了第一家廉价超市。

    阿尔迪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无固定收入居民及退休的老年人,为适应这些人的需。阿尔迪的大部分连锁网点设在市中心居民区和各个小城镇,这样,对低收入者、老年人和家庭主妇的采购十分便利。

    此外,阿尔迪还特别关注大学生、外籍工人的需求,每个设有大学的城市都有许多学生,每个城市差不多都有10%以上的外籍劳工,平日这些人群用餐多以方便食品为主,因此大学生宿舍、外籍工人居住区附近也常常设有阿尔迪的分店。

    70年代之后,欧洲老龄化人口比重日渐加剧,到21世纪初,欧洲老龄人口的比重已达到20%,在德国已接近25%,阿尔迪“廉价店”极大地满足了这些人的购物便利,目前,8000万人口的德国已经拥有3600多家阿尔迪分店,平均2万多人口的地区就有一家……

    在经营定位上,阿尔迪也与沃尔玛和家乐福做了区分,与前面两个零售巨头的上万种商品相比,阿尔迪的商品种类只选择700种,每一种都会经过专家试用并给出意见,并且保证这些产品的性价比最优,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和价格虚高,一经淘汰便再无合作的机会。

    严格的筛选也保证了信誉,目前8000万德国人中75%曾经有过到阿尔迪购物两次以上的经历,其中2000万人只在阿尔迪购物,还有一个数据是,电子产品在阿尔迪的销售占比持续增高,数据称60%的德国人是从阿尔迪购买自己电脑的,数据很是恐怖。

    随着业务的开展,两兄弟逐渐从日常经营中退出,尤其是70年代中期弟弟欧泰被绑架之后,两兄弟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家族成员也都非常低调和谨慎……

    汽车把陈灼直接拉到了机场,没有进候机楼,而是直接开进了机场里面,角落的停机坪上,停放着一架专机……

    第186章豪门家世(中)

    停到专机旁边的时候,前排的律师递过电话给陈灼。

    “rry,patton,我原本是要去接你的,可是……你别见怪,好吗?”海蒂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在多特蒙德机场等你。”

    陈灼道:“不不不,海蒂,我觉得,你这么说话,让我觉得很别扭,要不……我们见面说吧,我现在上飞机……”

    “嗯,谢谢你patton,一会见。”海蒂声音很轻很细,仿佛担心一不小心陈灼就不来了似的。

    私人飞机陈灼还是第一次坐,不过他也没太大兴趣去研究飞机上的各种设施,登机后那位律师递过来一摞书和杂志,什么也没说,不出意外的话,是海蒂安排让陈灼先大致了解一下的。

    《阿尔迪成功的11个秘密》,《廉价超市帝国阿尔迪》……作者都是一个人,阿尔迪集团的前任ceo,布兰德斯。

    在逐渐退出经营之后,卡尔和欧泰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复杂的管理制度,再把集团按照区域分成南阿尔迪和北阿尔迪两个,以避免出现因“垄断”被起诉。

    拆分之后,名义上弟弟持有南阿尔迪的股份,哥哥持有北阿尔迪的股份,但最终都会有“阿尔迪投资基金”按照程序进行管理和分配。

    由两个团队进行操作,北阿尔迪负责德国北部和北欧、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的拓展和运营监控,南阿尔迪的负责区域是英国、苏格兰、爱尔兰和东欧、西欧、南欧等国家,在欧洲零售份额中占有%,在欧洲已经超过了沃尔玛,仅次于家乐福。

    90年代后期南阿尔迪的连锁店开到了澳大利亚和美国,其中在美国东部的20多个州已经开设了600家分店,全球业务正在日渐扩张之中。

    和中国的“低质低价”和“量大”概念不同,阿尔迪奉行着“优质低价”和“最高性价比”的原则,在全球采购中,也只是有700件到800件产品而已,而就是这700件精心挑选的产品使得阿尔迪在仓储、场地、人员等各个方面的成本又为之大大减少,在德国,同样质量的商品但凡阿尔迪有的,其价格基本上都能够比沃尔玛低廉10%20%,个别商品比同类品牌价格低50%!

    如果说沃尔玛是个零售帝国,那应该是数量上的帝国,对于阿尔迪来说,则是一支“精锐部队”,以700到800种精品在份额上挑战沃尔玛和家乐福,的确是个商业奇迹!

    ceo布兰德斯已经退休,现在是“阿尔迪投资基金”的高级顾问,这些书籍其实也就是阿尔迪集团的变向广告了,硬广投入阿尔迪帝国只做d,其它电视报纸路牌等等一概不做,属于信息经济时代里绝对的另类!

    这些都是ceo布兰德斯在《阿尔迪成功的11个秘密》中写到的,它不搞市场调研,不搞公关,不搞年度规划。它一年支付的广告费只占营业额的%,这在欧洲零售界几乎是无法让人理解的。它的广告费基本上只用来刊印每周一期的下周独特商品介绍。

    在德国本土的一些商店里,阿尔迪一直到21世纪初仍拒绝电子扫描条形码。他们的收银员飞快地把每个商品输入收银机,那速度足以让所有德国商店员工羞愧。所有员工都必须样样会,他们必须知道所有的价格,认识所有的商品,会上架,会撤架,关门后要擦洗商店。

    11个秘密中有着“简单”的原则,也有着繁琐复杂但是必须要遵守的“程序”和“标准”……

    汉堡距离多特蒙德直线距离280多公里,飞机飞行大约50分钟,走下舷梯的陈灼看到海蒂穿着一袭黑衣带着墨镜站在停机坪上,背后好几个黑西装的彪形大汉,难以想象,这是一周多以前和自己凌晨牵着手在伦敦街头嬉笑的那个美女主持人……

    依然是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不算低档但是很低调,海蒂和陈灼坐在后座上,这次律师没有跟来,只是一名司机驾车,前后也没有跟随过来的车辆。

    海蒂见面只是点了点头就自己钻进了车里,到现在两人都没有说话,海蒂连眼镜都没有摘掉,沉默了大概一分多钟,陈灼开口道:“你还好吧,海蒂。”

    海蒂轻轻伸手抓住陈灼的手,声音有些沙哑的轻声道:“嗯,很快,很快就到了。”

    海蒂的小手冰冰的,陈灼轻轻用自己的手掌摩挲着,两个人没有再多说了,车子平稳的行驶着,车厢里很安静,噪音都被挡在外面了。

    大约20分钟左右,车子在一幢别墅前面停了下来,海蒂松开陈灼的手,示意到了。

    这是一处很幽静的地方,很多独栋别墅,别墅与别墅之间都有些距离,马路到别墅的草地也有20多米的距离。

    不过,不像是设置了祭拜灵堂的样子啊,好像也没有什么人,也没停什么车辆。

    回头关上车门,海蒂向司机点头示意,司机径自开车走了。然后海蒂轻轻挽起陈灼的胳膊靠了过来,陈灼轻轻拍拍海蒂还没有被捂热的小手,鼻孔里全都是海蒂身上散发的气息,略微带着些伤感的馨香。

    “这是我和爸爸妈妈住的地方,曾祖父和爷爷奶奶不在这里……”别墅里没人,海蒂似乎看出了陈灼的疑惑,解释道。

    陈灼点点头,在海蒂的指引下坐到客厅的沙发里,看海蒂的样子,似乎双方需要一次正式而深入的谈话。

    好像也对,至今为止两人并没有明确男女朋友关系,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原因都是因为那档电视节目,交流最多的通话,更多的是海蒂向陈灼在足球方面请教问题和补课,有时候不知不觉跑题很远,海蒂讲她的大学生活和童年生活,陈灼的经历相对简单,训练比赛读书占用了最近十年里的大部分时间,双方都对家人和个人隐私有所回避。

    从伦敦回来的这一个多星期时间里,海蒂询问了很多小萌的事情,陈灼在讲述的过程中也算是进行了一个梳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青梅竹马的两个人,亲情浓郁至深,但可能已经失去了彼此之间产生化学反应的可能。

    话说谈恋爱分成三个阶段,先是谈,无话不说天南海北,不管哪个话题开启都可以一直那么聊下去,不会有冷场也不会出现想法观点上的强烈对立,然后是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像心里空了一块。

    汉字古文中的“恋”,在心上面是一个“丝”中间多了个“言”字,以汉字“象形、会意、形声”的原理来直观剖析,可不就是因为把对方的“言语”像“丝”一样,或者是“一丝一缕”的系在了心上,就变成了恋。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灼和海蒂,大约就在从恋到爱之间的哪个阶段,至少彼此之间都比较含蓄,都没有表白。

    坐在陈灼身边,摘下眼镜放到一边,仿佛冷的有些发抖一样,海蒂紧紧的抱住陈灼的胳膊,靠在他的肩膀上,陈灼感到肩膀和脖子上瞬间就凉丝丝的。

    犹豫了一下,轻轻揽过海蒂的肩膀,陈灼安慰道:“想哭就哭吧,哭出来就会好的……”

    海蒂一下子扑住陈灼的怀里,失声痛哭了起来,陈灼抱着海蒂,轻轻梳拢着她的头发,拍着她因为抽噎不断起伏的后背。

    哭了好一阵子,海蒂才慢慢平复一些,原本就红肿的眼睛,现在像桃子一样。陈灼只是抱着海蒂,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两人就这么拥抱着,很久很久。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

    第187章豪门家世(下)

    “patton,有时候真的很羡慕你,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做下去……”许久,海蒂在陈灼的怀里轻轻仰起头,看着陈灼的眼睛,幽幽地说道。

    陈灼轻轻用手摩挲着海蒂的小脸,开口问道:“海蒂,昨天晚上你说,你的未来被改变了,是怎么回事……”

    瞬间眼泪又从海蒂的眼里扑簌簌的掉了下来,陈灼的胸口,早已经湿透了。

    紧紧的抱着陈灼,海蒂把脸埋在陈灼的怀里,说道:“patton,以后……我可能再也不能和你见面了……”

    额……有这么严重嘛?陈灼的心在这一瞬间也像是被什么东西扯了一下。

    紧紧的抱着陈灼,仿佛一松手就再也抓不到了,海蒂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开始了讲述。

    阿尔布莱希特家族和现在的德国一样,是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来的。

    海蒂的讲述更详细一些,阿尔迪集团两个创始人的父亲是鲁尔区的煤矿工人,后来得了肺病,家中生计难以维持,他们的目前就在他们所在城市埃森市的工人区开了一家面包店,小儿子欧泰中学毕业后就在目前的店里当学徒,大儿子卡尔则是送去了埃森市一家小有名气的甜品店当伙计。

    战争之后,兄弟俩幸运的返回了家乡,幸运的是,母亲的那个小店还在,虽然还是在维持着,1948年的时候,兄弟俩正式接手了母亲的小店,那个年代所有的店铺都搞积分制,即,顾客每购一次物积累几分,到年底拿到折扣。而阿尔布莱希特们的想法却是,为什么不把折扣马上就给顾客呢?也就是:廉价出售。

    秉承着这种思路,不久之后两人就把食品店扩大了经营规模,到了1950年,兄弟俩在埃森市已经形成了小小的连锁,拥有了13家分店,此后他们用“质量标准”和“廉价原则”的武器迅速扩张,1960年的时候阿尔迪在德国便有了300家分店。

    从这个时候开始,阿尔迪集团才逐渐把食品超市改成综合超市,此时兄弟俩也就把经营大权交给了经济学博士迪特尔。布兰德斯,尤其是70年代绑架事件之后,两兄弟便深居简出,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企业和家族的传承方面。

    不仅在阿尔迪集团的商业经营中如此,在两兄弟建立起的这个阿尔布莱希特家族管理中,同样有着严格的标准、制度、程序,可以说,他们的后人从一出生就被安排了命运,是不允许个人擅自去改变的。

    在这个创造商业奇迹的帝国中,目前已经从两兄弟的创业阶段,发展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后人主持经营管理,以中国传统老话中说“富不过三代”,基本上到了第三代以后还能够稳定持续增长的,就已经是“由富而贵”,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贵族”。欧洲的谚语说“一夜可以造就一千个百万富翁,但是三代人才能够沉淀一个贵族”,也就是这个意思。

    按照两兄弟定下的规则,哥哥卡尔的后人将安排进“采购监督委员会”,对产品采购程序进行监管,弟弟欧泰的后人安排进“拓展监督委员会”,对分店选址程序进行监管,都是只监管程序是否合理而不是直接对具体事务干涉,具体事务由专业团队按照程序和制度实施。

    家族的最高权力机构“阿尔迪基金会”,会由家族的最高权力者从后代中指定一名“储君”,作为整个家族对集团战略方向大权的法定继承人……

    阿尔布莱希特家族的家训中指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了,也不是一代人建成的,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出生在这个家族的后代需要让家族和产业发扬光大,这是使命,也是上帝的旨意。

    这些……陈灼只有默然不语了,在自己的祖国,已经没有家族了,都被摧毁了,而且不止一次的摧毁,5000年的文明古国现在充斥着败家子和“富二代”,能不能传到三代都不见得,香港某氏家族到第三代的时候已经是“瓜分”而全然没有“发展”了。

    至于传承……没有,传承和沉淀的基因在一轮一轮的拆迁中已经荡然无存了,整个社会充斥着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如同历史上某个王朝到了某个阶段的感慨,总是说礼乐崩坏。

    阿尔布莱希特家族子嗣并不兴亡,哥哥卡尔有两个儿子,弟弟欧泰有一个儿子,第二代按照家族程序和规定,分别在“采购监督委员会”和“拓展监督委员会”就职,60岁之后退休,死后将股份平分给起子女,目前阿尔布莱希特家族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已经全部退休了,家?br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