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966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北美大唐章节目录 > 352.第352章 346 江南(八)

352.第352章 346 江南(八)(2/2)

北美大唐作者:白面黑厮 2019-08-26 00:37
好事嘛。”

    他又指出道:“除了纺织品呢,我们还将向这里出口大批的食盐砂糖以及香料。除了香料我们大体也算是个转手商之外,食盐和砂糖这类调味品我们都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本地的盐政生产的食盐完全没办法在质量和价格上与我们相比。”

    在天津条约中,大唐并未强制清廷取消其专卖制度,清廷在盐政和织造两大项目上,都不想让步,最后经过协商和谈判,唐人留给了嘉庆盐政,而制造则被唐人完全接管。不过盐政虽然留给了清廷,但是却在唐人的要求下,进行了大动刀。大清盐业公司也成为了嘉庆新政中第一个近代化的国营企业,其管理者都是带正式的官身和品级的。

    大清盐业公司也从原本的引商包商官运官销等弊政丛生的制度,转变为由官府管控生产,买卖自由的模式。即盐业公司进行食盐的生产,就场定量征税,而商人则可以从盐业公司订购食盐,自己进行经销。这样的方式虽然可能会使得全国区域性盐价差异,但是总体来说就算是之前的模式也是同样的。

    而唐商则同样会出口给盐业公司大批来自大唐生产的食盐,用以出售。必然唐产食盐价格很低,而且质量更好,会冲击传统的盐户,不过这本来就是唐人的打算,瓦解小手工业模式的生产,最终带来机器化的大生产。

    盐政的收入还落在清廷手中,但是织造却就完全被唐人控制了。特别是江南被武卫军占领之后,来自大唐的官员整合了江南三织造。由于新政中没有设织造,而且京师事变中内务府都给唐人一锅烩了,所以三织造最终变成了由唐人控制的企业。

    大唐本土并不产生丝,而丝织品是十分紧俏的商品。大唐将势力范围拓张到江南后,对于生丝和丝织品的控制自然提上日程。白南早已从国内进口了缫丝设备,并打算将三织造改为三个丝织品公司,引入近代的生产。

    至于满清皇室还想要绫罗绸缎的话,那么只能花钱跟三个丝织品公司买了。江南三织造下面是大批的属于官府的工匠,白南将其中一部分人转为学习新丝织的工人,另一部分直接把他们送上移民的船只。官匠这类职业对于官府的依靠更强,而且本身没有土地,所以流动性也存在,自然就成了唐人眼中不错的潜在移民。

    掌握江宁苏州和杭州三个丝织公司,显然还不足以掌握整个江南的丝织货物来源,本来三织造主要就是为了供应朝廷的。白南还计划通过统一收购,成为江南所有丝织品制造者的下游渠道,这其实比说起来容易实现,因为此时江南成规模的工坊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小手工业者。而掌握财力和有手段的唐商,很容易就能控制上游。并且通过对养蚕农户的原料收购和控制,最终掌握整个产业链。

    对于白南的构想,林有德是双手赞成的。